購買種子、化肥、農資,維修農機具,流轉土地……今年一開春,靈丘縣落水河鄉(xiāng)王莊村隆森種養(yǎng)合作社負責人劉亮就開始忙活起來了,準備大干一場?!叭ツ晡覀兊谝荒陮嵤?000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,雖然受到疫情影響,但收成總體還是不錯的。今年我們改良了機器,購買了良種,準備繼續(xù)擴大種植面積,今年一定能有個好收成。”劉亮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。
隆森種養(yǎng)合作社自2014年成立以來,一直以種植玉米、谷子、高粱等作物為主,將近1000畝的土地每年收益在70萬元左右。去年,靈丘縣積極探索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,試驗種植面積2萬畝,并鼓勵種糧大戶和農業(yè)合作社開展全程托管種植?!翱h里組織我們外出參觀學習,1畝地補貼300元,還提供技術指導,多好的事兒?!眲⒘梁推渌?戶合作社成員商量后決定,再流轉1000畝土地,將2000畝土地全部套種玉米大豆。
“帶狀復合種植由于玉米株距縮小,株數(shù)增加,一畝地能種出1.2畝地的效益。大豆帶與玉米帶行距加大,邊行效應明顯,能夠做到玉米不減產、多收一季豆。”落水河鄉(xiāng)分管農業(yè)的副鄉(xiāng)長李向軍告訴記者,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是對傳統(tǒng)間套作的改良升級,能充分發(fā)揮邊行效應和大豆固氮養(yǎng)地作用,有利于改善土壤條件、提升土壤地力,綜合效益顯著。
劉亮為記者算了一筆賬:“去年我們采用了‘2+4’的種植模式,就是兩壟玉米和四壟大豆套種,玉米畝產800斤左右、大豆畝產300斤左右,全年收益能達到160多萬元?!眲⒘烈蔡寡裕骸叭ツ暧捎谑穷^一年種植,在種植技術、機械設備、施肥覆膜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,特別是受疫情影響,適宜我們這個地區(qū)種植的大豆種子沒能及時調運過來,這些綜合因素影響了整體收益?!?/span>
“剛剛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為我們吃下了‘定心丸’,我們合作社成員認真學習了文件精神,對今年種糧充滿了信心。我們準備再流轉1000畝土地套種玉米大豆,預計今年能增收90萬元。”劉亮激動地說,今年他們還準備向村民推廣大豆玉米套種技術,帶動更多村民增收。